admin发布:2024-11-14 12:08 105
布加迪威龙最贵的一款是布加迪威航爱马仕特别版4700万,威龙是Veyron的译音,官方名称叫威航。
2015年2月24日报道,大众汽车集团售出了第450辆也是最后一辆威航,标志着世界上最独特的超跑最终退出舞台。
绝版威龙定名La Finale,为Grand Sport Vitesse敞篷版,拥有动力强劲的发动机,可迸发出1200马力。该车一周后在日内瓦车展上展出。布加迪公司发表声明称,威航均价为每辆230万欧元(约合人民币1620万元)。
布加迪威航爱马仕的来源:
现在来说,爱马仕现在绝对是奢侈品的代名词,但在上世纪70年代爱马仕曾遭遇过增长停滞。正在这时,这位传奇的CEO出现,帮助爱马仕度过了艰难阶段,并在将近30年的CEO生涯中将爱马仕变为全世界最为成功的奢侈品品牌之一。
[汽车之家 车名故事] 布加迪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是在2008年,而威航(Veyron)成为了国人更先熟知的布加迪车型。继任者Chiron于2016年登场,近两年布加迪又陆续推出了Divo、La Voiture Noire和Centodieci三款新作。本文,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布加迪的车型命名,聊聊这些车名背后的精彩故事。
一、布加迪品牌简史回顾
1909年,埃托雷·布加迪(Ettore Bugatti)在法国莫尔斯海姆创立了自己的汽车公司,开始生产布加迪品牌的汽车。埃托雷·布加迪擅长设计制造高性能发动机,同时关注轻量化与空气动力学。高性能发动机加轻量化车身不仅使布加迪屡屡打破速度纪录,也使其在赛场上勇创佳绩。
埃托雷·布加迪不仅是工程师,也是艺术家。出生于米兰艺术家庭的他,将家庭赋予的艺术才华用在了他的汽车设计上,制造出高性能的豪华车。每一台布加迪都是疾驰的艺术品,注入了埃托雷·布加迪对速度与艺术的极致追求。
1936年,能力卓著的长子让·布加迪(Jean Bugatti)接手了父亲的公司,随后又兼管了公司的赛车队,可惜在1939年,年仅30岁的他因车祸不幸去世。二战期间,埃托雷·布加迪曾受到迫害,他在1947年因肺炎辞世,享年65岁。此后,埃托雷·布加迪的另一个儿子接手了公司,但却经营不善,从1963年起几度易手。
1987年,布加迪品牌迎来了之一次复兴,意大利企业家Romano Artioli买下了该品牌,并在1991年推出了超级跑车EB 110,以纪念品牌创始人诞辰110周年。然而没过多久,公司就陷入了经营困难,并在1995年关闭了生产线。
1998年,布加迪品牌迎来了第二次复兴,大众集团入主布加迪,并在2005年推出了威航系列,使其重回顶级超跑阵营。2015年威航宣布停产,换代车型布加迪Chiron在2016年日内瓦车展正式亮相。2019年,布加迪品牌迎来了110岁生日,尽管几度兴衰,但初心始终未改。
二、布加迪车型命名
1、早期1910年~1962年: Type+数字
早期的布加迪车型以“Type+数字”的形式命名,代表车型之一的Type 35是布加迪历史上最成功的赛车。上世纪20年代,它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赛场,在1924年~1930年期间赢得了超过1000次胜利,其中在1925年~1929年,连续5次蝉联Targa Florio耐力赛冠军。
征战各大汽车赛事的同时,布加迪并未忽略民用车市场,其通过从赛场上积累的经验开始制造豪华跑车。1927年,布加迪推出了Type 41“Royale”,排气量高达12.7升的直列8缸发动机,更大功率300马力,内饰使用了当时更高档的材料。这一切都是为了打造梦幻之车,Type 41“Royale”奠定了布加迪豪华品牌汽车的重要地位。
布加迪最为经典的Type 57系列由让·布加迪主持设计,拥有优美的车身线条。该车最显著的特点是将赛车的高性能与豪华车的功能性相结合,能同时满足日常使用及长途旅行的需求。布加迪Type 57系列的动力系统搭载了3.3升的直列8缸发动机,1934年~1940年期间总共制造了710台。
2、 之一次复兴:1987年~1995年:EB 110
在经营危机中苦苦挣扎的布加迪于80年代中后期迎来了转机,其在90年代伊始推出了造型惊艳、性能卓越的超级跑车EB 110。车名中的“EB”是品牌创始人Ettore Bugatti姓名首字母的缩写,“110”是为纪念生于1881年的埃托雷·布加迪诞辰110周年。
浓郁的90年代意式超跑风格、剪刀门、3.5升V12四涡轮增压发动机、553马力、3.4秒0-100km/h加速时间、343km/h更高车速,一连串关键词令它将当时一众超跑甩在身后。不过世界经济不景气致使富豪们对超级跑车兴致索然,纵然它的外观、性能超乎寻常,也不得不面对销量不佳的尴尬,最终EB 110只生产了139台便戛然而止。
3、 第二次复兴:1998年~至今:致敬传奇
2001年,大众集团宣布正在研发中的布加迪新车正式命名为Veyron EB 16.4(中文名为威航),其中“Veyron”是为了纪念布加迪品牌历史上功勋卓著的车手Pierre Veyron,它曾驾驶布加迪57S Tank赛车赢得了1939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。“EB”是品牌创始人姓名的首字母缩写,“16.4”则代表它的发动机拥有16个汽缸及4个涡轮增压器。
更大功率1001马力,峰值扭矩1250牛·米,0-100km/h加速时间2.5秒,0-200km/h用时7.3秒,0-300km/h加速仅需16.7秒,更高车速达到惊人的407km/h。2005年,布加迪威航正式上市,基础版车型起售价为122.5万欧元。截至2015年,威航在10年时间里总共制造了450台。
2016年,威航的继任者Chiron问世。该车以传奇车手路易斯·凯隆(Louis Chiron)命名,他曾是布加迪的头号赛车手,代表布加迪赢下了诸多大赛的名次。他还是F1车手最年长纪录的保持者,55岁时拿到了摩纳哥大奖赛第6名。马蹄形进气格栅、双色车身,Chiron的设计延续了布加迪品牌的造型基因。
动力系统继续搭载8.0T W16四涡轮增压发动机,经过重新调校之后,更大功率达到1500马力,峰值扭矩1600牛·米,其0-100km/h加速时间在2.5秒以内,0-200km/h不足6.5秒,0-300km/h不到13.6秒,更高车速限制在420km/h。布加迪Chiron计划量产500台,起售价为240万欧元,将生产到2021年年底。
2018年,布加迪推出了基于Chiron打造的车型Divo,车名源自法国车手阿尔伯特·迪沃(Albert Divo),他曾在1928年~1929年驾驶布加迪Type 35赛车,连续2次获得了Targa Florio赛事的冠军。布加迪Divo全球 *** 40台,售价为500万欧元起,并且得先有一台Chiron才能获得购买资格。
外观部分,Divo采用了更为激进和个性的设计,同时布加迪赋予了该车更多定制化的成分,能更好的满足车主对于定制化的严苛需求。动力方面,Divo搭载了与Chiron相同的8.0T W16四涡轮增压发动机,动力参数保持不变,但空气动力学的改变使该车的更高车速限制在380km/h。
2019年,布加迪带来了由前大众集团董事长费迪南德·皮耶希博士独家定制,以one-off形式推出的La Voiture Noire,其售价高达1100万欧元。车名源于法语,直译为“黑色的车”。它的设计灵感来自布加迪历史上的经典车型Type 57 SC Atlantic,同时融入了更多现代设计语言和科技进行打造。
La Voiture Noire的车头沿用了布加迪Divo的整体设计,同时加入了更多浮夸的造型。车身侧面拥有“长车头”的视觉效果,从车顶到车尾流畅的曲面使得后部看上去极具优雅感。车尾部分采用贯穿式尾灯,配备浮夸的中置6出排气,搭配下方大尺寸扩散器,极富视觉冲击力。动力方面依旧搭载8.0T W16发动机,更大功率1500马力,峰值扭矩1600牛·米。
为庆祝品牌创立110周年,布加迪在2019年还发布了Centodieci。车名Centodieci在意大利语中是数字“110”的意思,该车 *** 10台,起售价为800万欧元。横置头灯、三段式前包围、两侧共十孔的进气造型等,也是为了向上世纪90年代的EB 110车型致敬。经典与现代相融的设计风格,使Centodieci独具特色。
同时,速度依旧是它的追求,并且更进一步。动力方面,布加迪Centodieci采用8.0T W16发动机,更大功率达到1600马力。它能在2.4秒内从0加速到100km/h,在6.1秒内可以达到200km/h,在13.1秒内提速到300km/h,更高车速在380km/h时被电子切断。
最后再来说说布加迪的两款概念车,首先是2009年发布的四门轿车16C Galibier。车名中的“16C”代表着其搭载的16缸机械增压动力系统,“Galibier”则是向布加迪历史上的经典四门轿车Type 57C Galibier致敬,同时也象征着环法自行车赛中的传奇坡段加利比耶山口(Col du Galibier)。
2020年初,布加迪公布了一款早在2015年就设计完成的概念车Atlantic,这个车名很容易让我们把它与经典且昂贵的布加迪Type 57SC Atlantic联系起来。后者是为了向让·布加迪的好友法国飞行员让·莫尔莫兹(Jean Mermoz)致敬,他在1934年成为之一个成功飞跃南大西洋的人。
结语:布加迪品牌拥有悠久且辉煌的历史,虽然几经沉浮,但其始终保持了对速度与艺术的极致追求。从车型命名不难看出,布加迪对于历史传承的态度,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值得追忆的人和事。致敬传奇,将使布加迪在复兴之路上的脚步更加坚定。(文/汽车之家 李伊文 图片来自 *** )
版权说明:如非注明,本站文章均为 淘仿下载网 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;